现年37岁的赵卫青进入林州市人民法院工作将近12个年头,从书记员到如今的采桑法庭庭长,他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的向前迈进。平时法院同事和当事人都喜欢称他为老赵,不是因为他的年龄大和资格老,而是源于他业务强、办事稳妥老到。工作十余年,赵卫青共办理各类民事、行政及执行案件1000余起,无一错案、无一重审、无一发生信访及违法违纪投诉。由于成绩突出,赵卫青连续多年被林州法院、安阳中院评为“先进个人”、“调解能手”,并数次荣立个人三等功。
面对荣誉和赞许,赵卫青说,我更愿意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,默默无闻奉献,坚守审判阵地。
在国徽下,秉公执法办“铁”案
作为一名法官,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,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,对于每个案件,赵卫青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,力求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
2015年初夏时采桑法庭受理一起亲兄弟二人打官司的案件,原被告均是70多岁的老人,两人因为家庭积怨,对立情绪严重,已经三十多年断绝来往,双方家人多次发生打架,派出所出警十几次,村委会、镇政府多次进行调解,均未能处理。
被告以双方有其他纠纷及房屋历史排水走向为由,在原告家房屋后墙根处挖一宽1米、深80厘米的排水沟,严重威胁原告房屋安全。法庭立案后,立即派人到现场查看,发现汛期马上来临,原告房屋所处的特殊地势,如果下雨,极易造成房屋倒塌。法庭当即制定预案,一方面适用简易程序尽快排期开庭,一方面指导原告采取自救措施,另一方面联合村委会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镇政府轮番协助调解,在20天里组织了十余次调解,被告虽已认识到错误,但仍然拒绝调解,并多次组织人员到法庭缠闹,在此情况下,赵卫青根据掌握的情况,果断下判,没有丝毫畏惧。判决后,赵卫青又以判促调,通过被告亲属做工作,最终使该案得以解决,被告方主动将原告屋后的排水沟进行了填埋。
在天平上,人情金钱没有份量
在赵卫青心中,法官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。他立下规矩:不唯权、不唯情、不唯利、只唯法,办案要对得起自已的良心,更重要的是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,对得起国徽和天平。
近年来,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时向审判机关袭来。有些案件未诉到法院,说情者就纷纷登门。赵卫青生在林州,长在林州,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同学、朋友、熟人的请托。对于他们的说情,赵卫青说他能理解,但他会都告诉那些人,最终的审判结果只取决于事实和法律。
今年春节前,一名山西籍群众来到法庭求助,陈述辖区内某村村民2011年在山西承揽工程时赊购其建筑材料,欠其款项十几万元,工程完工后不知所踪,由于其是借债经营,巨额欠款使其一家陷入困境,其数次到林州讨债均不见人,这次讨债来了一周时间,身上所带路费已经所剩无几,打官司又怕偏向本地人。赵卫青首先打消了他的顾虑,仔细审查了他的欠款凭据,让工作人员为其代拟了诉状,当场立案受理,并请示领导,为其办理了缓交诉讼费手续,并通过村委会与被告取得联系。当天晚上,被告就托人找到赵卫青,想让其把案子压下来。赵卫青当场就对着说情者说,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,做人更要讲诚信,否则以后谁还敢跟你做生意。
第二天,一直躲避的被告来到法庭,述说欠原告款项不错,并非故意赖账,而是家里欠债较多,外欠工程款无法追回,这几年大部分时间在外讨债,刚刚要回一部分工程款。原告也了解被告工程款确实未结清的实际情况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,被告给付原告十一万元了解该案。拿到款项后,原告硬要放下一沓钱作为辛苦费,被赵卫青严词拒绝。赵卫青告诉对方,“你做生意赚钱也很不容易,另外你这样做不但不是感谢我,而是要砸我的饭碗,玷污了我的职业。”对方眼中的泪水哗地流了出来。
在审判中,功夫下在调解上
调解历来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佳方案,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心所在。赵卫青注意针对不同案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妥善处理,调解工作取得了显着的进步。近年来,赵卫青个人年平均结案100余件左右,调解率超过80%。
去年,采桑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,女方起诉离婚,男方已是第四次婚姻,双方生活了十几年,庭审时男方情绪激动,坚决不同意离婚,与审判人员情绪极度对立,扬言谁给他判决离婚就和谁同归于尽,庭后又多次到原告亲属家中以及原告律师办公室大吵大闹,致使原告方律师不敢去参加庭审,赵卫青不畏危险,严肃批评了被告的违法行为,告诫被告如果有过激行为将会受到严惩,打击了被告的气焰,使庭审得以顺利进行,在经过几次细致的庭审,所有事实全部查清的基础上,找准被告最关心的问题,讲解法律,多次与被告推心置腹的谈心,被告最终认识到婚姻已经走到尽头,法庭又耐心细致的给原告讲明利害关系,最终使该案调解结案,避免了双方发生更大的矛盾。
有人说,现在法院案子难判,基层法庭的工作更是难上难。但是赵卫青却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,把老百姓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。
安阳市人大代表、南采桑村党支部书记宋来生说:“只要找到老赵,那是有求必应。光俺村近两年邻里纠纷和离婚案就有十几起,他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,一趟趟走访,一遍遍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,并结合案例说法,给全村老百姓上法制课,直到当事人满意,这样的法官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。”